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胃息肉的发生与胃黏膜长期炎症刺激关系密切,中医认为大多与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或肝胃不和有关。中药调理可从健脾益胃、清热化湿、疏肝理气等方面入手。
健脾益胃类中药:常用的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这些药材用于改善消化功能,增强脾胃运化能力。
清热化湿类中药:如黄连、黄芩、蒲公英、半枝莲等,可用于缓解胃部湿热积聚引起的不适。
疏肝理气类中药:如柴胡、香附、枳壳、陈皮等,用于改善因情绪问题导致的肝胃不和症状。
2.对于表现出胃胀、反酸、烧心等症状的患者,中药调理可以针对具体表现进行选择:
如果以胃胀为主,多选用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药物,如木香、砂仁、佛手。
如果伴随胃痛且偏冷痛,适合应用温中散寒类药物,如干姜、高良姜。
若出现反酸烧心,可以辅助使用海螵蛸、瓦楞子等具有中和胃酸作用的中药。
3.中药配方需因人而异,结合个体体质、胃息肉的类型及伴随症状,由专业中医师辨证开具。擅自服用不但无法达到效果,还可能加重病情。
4.中药虽相对安全,但也存在禁忌,例如黄连等苦寒类药物不宜长期服用,以免损伤脾胃功能;温热类药物如干姜、高良姜则不宜用于有胃热者。
胃息肉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和高脂肪食物,同时定期复查胃镜,关注息肉是否有恶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