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怎么发生癌变

2025-03-18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病情分析: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可能性较低,但仍有一定的风险,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机制:

1.炎症持续存在:长期的慢性炎症会导致胃黏膜损伤。反复的损伤和修复过程可能引发细胞异常增生,这是癌变的基础。

2.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也是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大约50%-70%胃癌患者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该细菌可通过诱导胃黏膜的炎症反应及释放细胞毒素来促进癌变。

3.基因突变和不稳定性:慢性炎症环境下,胃黏膜细胞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如抑癌基因的失活或癌基因的激活。这些基因改变可能导致细胞增殖失控,进而推动癌变。

4.环境与生活方式因素: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酗酒等外部因素也可能增加胃炎向癌变发展的风险。这些因素可以通过增强氧化应激或影响免疫功能,进一步加剧黏膜损伤。

5.分子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一些特定的细胞信号通路在慢性炎症条件下被异常激活,这可能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变。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本身并不是直接的癌前病变,但其演变过程中如伴随以上因素,可能增加癌变风险。定期的医学监测和积极的生活干预有助于降低癌变潜在风险。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