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赟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1.激素失衡:肥胖者常常出现瘦素和胰岛素抵抗。瘦素是一种调节食欲的激素,通常饭后会释放更多瘦素以抑制食欲。肥胖者的机体对瘦素敏感性降低,导致即使有足够的能量摄入,仍然无法有效抑制食欲。胰岛素抵抗也会影响餐后血糖的调节,使得饥饿感持续存在。
2.饮食结构不合理:许多肥胖者偏爱高热量、低纤维的食物。这些食物消化较快,不能长时间维持饱腹感。例如,精加工碳水化合物快速升高血糖,但也会迅速下降,造成短时间内再次感到饥饿。
3.心理因素:情绪和心理状态对食欲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压力、焦虑或抑郁可能导致情绪性进食,即使不是真正的生理性饥饿,这种情况下,进食成为一种缓解情绪的方式。
4.习惯性过度进食:长期的过度进食会使胃容量增大,需要更多食物才能感到饱足。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即便在摄入足够热量后,也容易感到「饥饿」。
5.身体活动不足:缺乏运动会使代谢率降低,同时减弱身体对饱腹信号的敏感度,导致摄入与消耗的不平衡。
肥胖者饭后仍感到饥饿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生理、心理和生活方式等多个层面。理解其机制可以帮助更好地管理体重和改善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