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明确诊断分类:前列腺炎分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及无症状性前列腺炎。通过尿液分析、前列腺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前列腺特异抗原监测等手段,判断感染源及炎症范围。其中,慢性前列腺炎是最常见类型,占总病例的90%以上。
2.药物治疗:
抗生素:如果确诊为细菌感染引起,尤其是急性和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通常首选广谱抗生素,包括喹诺酮类或四环素类药物,疗程一般为4-6周。
非甾体抗炎药:用于缓解炎症相关的疼痛与不适感,减少局部水肿及充血。
α-受体阻滞剂:适用于合并尿路梗阻症状的患者,通过放松前列腺和平滑肌,缓解排尿困难。
3.辅助治疗:温水坐浴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前列腺按摩能促进炎性物质排出;理疗如微波或超声有助于缓解慢性疼痛症状。也要注意避免久坐、长时间骑行等可能加重病情的行为。
4.生活方式调整: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多饮水以促进尿液冲刷作用,必要时增加轻度运动,如散步和游泳。
5.心理辅导: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常伴随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对心理状态及时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
前列腺炎需长期管理,务必定期复查尿液及前列腺功能指标,监控疾病进展情况,优化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