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机制:BCG是一种活的减毒结核杆菌,通过注入膀胱内,能够刺激免疫系统对抗癌细胞。其主要作用机制是诱导局部免疫反应,从而破坏癌细胞。
2.疗效:
BCG治疗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率显著降低。
一项研究显示,接受BCG治疗的患者5年内无病生存率较未接受者高出30%-50%。
3.治疗方案:
通常在肿瘤切除后的2-4周开始BCG治疗,每周一次,共持续6周。
随后可能进行维持治疗,每隔几个月进行一次,以期进一步降低复发风险。
4.副作用:
约70%的患者会出现膀胱局部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和排尿疼痛。
少数患者(大约10%)可能会出现全身反应,例如发热和虚弱。
5.适应症和禁忌症:
主要适用于Tis、Ta和T1期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禁忌症包括活动性结核感染、免疫缺陷状态和严重膀胱炎等。
BCG作为一种免疫疗法,在膀胱癌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显著降低了复发风险并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由于可能存在副作用,治疗前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