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尿结石的形成原因与危险因素:
尿液中矿物质浓度过高是主要原因,包括草酸钙、尿酸盐和磷酸盐等晶体沉积。
饮水量不足、炎症、代谢性疾病(如痛风)以及饮食中的高盐、高蛋白、高草酸摄入都会增加结石风险。
结石移动到尿道时,可能因为尿道较狭窄而卡在尿道口,特别是男性患者,这种位置更容易发生机械阻碍。
2.尿道口结石的表现:
局部剧烈疼痛。结石摩擦或压迫尿道口会引起敏感神经的强烈刺激。
排尿困难或尿流中断。当结石完全堵塞尿道时,会导致尿液无法正常排出。
血尿。结石刮伤尿路黏膜可能导致血液混入尿液。
局部肿胀或甚至能触摸到结石。如果靠近尿道外口,可能通过观察或触诊发现小硬块。
3.应对措施与治疗:
保持镇静,避免用力排尿或挤压尿道口,以防进一步损伤。
多喝水促进尿流冲刷结石,但如果疼痛严重或完全梗阻,不建议强行尝试自行排出。
就医后医生可能进行膀胱镜检查,确认结石位置,并采用取石钳或其他专业工具将其轻松取出。
如果因尿道梗阻导致尿潴留,可能需要暂时导尿缓解压力。
4.预防尿结石的复发:
每天保持足够的饮水量,成人通常建议达到2,000至2,500毫升。
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坚果)及高盐高蛋白食品的摄入。
定期体检监测尿液成分,如有异常可及时干预。
尿道口的尿结石多属于急性状况,应尽早寻求医疗帮助避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