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冬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结直肠外科
1.乙状结肠位于直肠上方,是大肠的终末部分。患处肿瘤可因增殖、溃疡形成或局部刺激导致血管受损,从而引发便血。血液颜色通常较鲜红,因为该部位离肛门较近,血液经过的距离短,未完全与粪便混合。
2.便血的量和形态因人而异。如果肿瘤较小且仅表浅侵犯,可能仅会出现少量隐性出血,多需通过潜血试验才能检出;若肿瘤已发展至较大体积并伴随溃疡,则可能有较明显的肉眼血迹或鲜血便。
3.与其他疾病区分时,乙状结肠癌的便血通常伴有其他症状,例如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与便秘交替)、里急后重感(排便不尽感)、体重下降等。而单纯痔疮引起的便血一般仅在大便时出现,不伴有全身症状。
4.长期的慢性失血还可能引发继发性缺铁性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如病程进一步进展,还可能造成肠梗阻、肠穿孔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对于排便中反复可见血迹的情况,应高度警惕并及时就医,以明确病因并进行必要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