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起搏器基本频率:起搏器被编程为维持一个最低心跳频率,例如六十次每分钟。当心脏自身的自然节律低于这个频率时,起搏器会启动来维持这个设定值。
2.早搏干扰:早搏是指心脏提前跳动,随后往往伴有一段较长的间歇期。这种不规则的跳动可以导致实际的心跳频率听起来或感觉上低于起搏器设定的频率。例如,在一个测量周期内,虽然起搏器试图维持六十次每分钟,但早搏可能使得有效的跳动次数减少至五十次。
3.血液动力学效应:早搏产生的效应可能导致心脏输出的血流效率降低。即便心脏跳动达到预设频率,由于早搏的影响,可能不会有效地推动足够的血液,从而导致心慌症状。
4.感知误差: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心跳频率可能和实际频率不同,这是由于神经系统对异常心律的反应造成的。早搏引起的跳动不规律性可能夸大这种感知误差。
起搏器的设定和实际感受之间的差异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持续出现心慌等不适症状,应及时进行医学检查和设备评估,以确保起搏器功能正常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