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发病机制:动脉硬化主要涉及脂质沉积、炎症反应和纤维组织增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内膜下方逐渐出现脂质沉积,形成脂质斑块。慢性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使动脉壁逐渐增厚和硬化。
2.危险因素:
年龄:动脉硬化的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动脉壁损伤,加速硬化进程。
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容易引发动脉粥样硬化。
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动脉内膜,加剧动脉硬化。
糖尿病:高血糖水平可促进脂质代谢异常,引发或加重动脉硬化。
生活方式: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同样是重要因素。
3.临床表现: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硬化加重,可导致胸痛、腿部疼痛、疲劳等表现,以及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和中风。
动脉硬化是一种进行性疾病,其预防和控制需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实现,例如健康饮食、定期锻炼、戒烟限酒等,并定期监测血压、胆固醇和血糖水平。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降低动脉硬化发生率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