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病因:狂犬病由狂犬病毒引起,这是一种RNA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该病毒主要通过受感染动物的唾液传播给人类。在多数情况下,通过动物咬伤、人类皮肤或粘膜直接接触到病毒而感染。
2.侵入方式:狂犬病毒通常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被感染的动物如狗、猫、蝙蝠等咬伤,致使携带病毒的唾液接触伤口。
3.发病机制:
潜伏期: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为1至3个月,但也可能短至1周或长达一年以上。这一阶段,病毒在局部肌肉组织内复制。
向中枢神经系统扩散:病毒沿着周围神经向中枢神经系统移动,最终到达脊髓和大脑。
神经症状出现:随着病毒的扩散,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神经症状,如发热、头痛、焦虑、精神错乱、吞咽困难、癫痫样发作以及恐水症等。
4.病程:一旦狂犬病的症状出现,疾病进展迅速,通常在数天到一周内因呼吸衰竭或其他并发症导致死亡。
狂犬病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因此预防至关重要。一旦被疑似感染的动物咬伤,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并接种狂犬病疫苗是降低发病风险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