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1.患者个体因素:某些患者因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或服用抗凝药物,可能具有较高的出血风险。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由于血管脆弱而更易出血。
2.梗塞区域和程度:大面积脑梗死或深部的梗死区域缺血时间过长,局部组织在恢复血流后可能出现再灌注损伤,导致组织出血。
3.手术技术:取栓手术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例如导管进入过程中的碰撞或压力过大,可能对血管壁造成损伤,引发出血。
4.术后管理:术后处理不当,如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不当,也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尤其是如果未能及时调整患者药物治疗方案,就可能使本来已经脆弱的血管出现破裂。
控制脑梗取栓后的出血风险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在手术前进行充分评估,并在术后密切监测患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