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手术并发症:大约75%的小肠瘘是由外科手术后的并发症引起的,尤其是在腹部手术中。这些手术包括胃肠道切除术、消化道吻合术和其他涉及肠道操作的程序。
2.创伤:创伤性损伤,如刀伤、枪伤或其他腹部穿透性损伤,大约占小肠瘘病例的10%。这些损伤可能直接破坏小肠壁,导致瘘管形成。
3.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等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引起肠壁溃疡和穿孔,从而导致小肠瘘。克罗恩病患者中约有20%至40%会在其生病过程中出现瘘管。
4.恶性肿瘤:消化道恶性肿瘤,特别是小肠癌或转移性癌症,可以侵蚀肠壁,导致瘘管形成。这类肿瘤相关的小肠瘘占所有病例的5%至10%。
5.放射治疗:腹部放疗可能导致肠壁损伤和坏死,进而引起瘘管形成。尽管这种情况较为少见,但在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中仍然需要警惕。
6.感染和脓肿:严重感染和脓肿可破坏肠壁结构,导致瘘管的发生。这类感染通常与手术或创伤后的继发性感染有关。
7.其他因素: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和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等也可能增加小肠瘘的风险。
小肠瘘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手术并发症、创伤、炎症性肠病、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感染及其他因素。在处理小肠瘘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史和病因,以制定最佳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