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肠鸣和屁多:
消化不良:食物未被完全分解时,会产生气体,导致腹胀、肠鸣及频繁放屁。
食物耐受不良:如乳糖不耐受、麸质不耐受等,会刺激胃肠道产气增加。
肠道菌群失衡:肠道内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可导致气体生成增多。
吞咽空气:快速进食、嚼口香糖或饮用碳酸饮料会使空气进入消化道,加重肠鸣及屁多。
2.肛门瘙痒:
肛周湿疹:由于出汗、过度清洁或洗涤剂残留引起皮肤敏感。
寄生虫感染:蛲虫病在儿童和部分成人中较常见,可引起夜间瘙痒。
痔疮或肛裂:局部炎症和分泌物刺激皮肤。
不洁卫生习惯:如大便后清洁不彻底,可能导致粪便残留,引发皮肤瘙痒。
3.漏屎:
肛门括约肌功能减弱:可能由年龄增长、慢性疾病(如糖尿病)、产后损伤引起。
直肠炎症或直肠损伤: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会改变直肠壁的功能。
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损伤或中风,影响肛门括约肌的神经支配。
便秘引起的大便嵌塞:硬便堵塞直肠,松软的液体便绕过硬便流出。
4.综合考虑:
若以上症状同时存在,可能是肠道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或者肛周感染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来明确诊断。
这些症状可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应及时就医,通过肠镜检查、粪便检查或其他影像学检查确定病因,以便规范治疗和管理。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合理饮食、注意肛周卫生以及避免久坐等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