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发病机制:低级别尿路上皮癌通常源自膀胱内的尿路上皮细胞。这些细胞发生突变后形成癌细胞,并导致新生物的产生。癌细胞的分裂和增殖速度较慢,通常不容易侵入膀胱壁的深层组织。
2.症状表现:个体可能会出现血尿、排尿困难或尿频等症状,但由于症状轻微或不明显,有时会被忽视。
3.诊断方法:通常通过膀胱镜检查、尿液细胞学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进行评估和确诊。在膀胱镜检查过程中,可以直接观察膀胱内部并获取活检样本。
4.治疗选择: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用于切除可见的肿瘤。还可能采用膀胱内灌注免疫疗法或化疗来防止复发。
5.预后情况: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的预后通常较好,但仍有复发的风险。定期随访非常重要,包括膀胱镜检查及尿液检查,以监控病情变化。
尽管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的进展缓慢,但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对于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依然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