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精神压力与心理问题
精神压力过大、焦虑或抑郁症可能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持续兴奋,妨碍正常的入睡过程。研究显示,约30%的失眠者与焦虑相关。
长期存在的心理问题会使大脑难以进入放松状态,从而难以触发生理性的睡意。
2.生物钟紊乱
人体内部的生物钟主要通过褪黑激素调控。当作息时间不规律、频繁熬夜或暴露于强光环境时,褪黑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夜间难以产生睡意。
生物钟紊乱常出现在夜班工作者或跨时区旅行者中,也可能发生在长期晚睡的人群里。
3.饮食与药物影响
饮用含咖啡因的饮品,如咖啡、茶或能量饮料,尤其是在下午或晚上摄入,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干扰入睡。
某些药物(如减肥药、抗抑郁药以及某些呼吸系统药物)可能具有兴奋作用,会使人整夜保持清醒状态。
4.神经系统疾病与基础疾病
神经系统紊乱,包括慢性疼痛、帕金森病或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可直接影响睡眠质量与睡眠周期。
内分泌失调(如甲亢)、胃肠系统问题或心血管疾病也会通过不同机制导致入睡困难。
5.环境因素与行为习惯
居住环境过于明亮、噪音过大或温度不适宜都会降低睡眠质量。
睡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手机、电脑),其蓝光会抑制褪黑激素分泌,明显延迟入睡时间。
6.个体差异
部分人群天生具有较高的觉醒阈值,对外界刺激更敏感,因此难以入睡。
年龄增长可能导致深睡眠比例下降,这是一种生理性的变化,但也容易加剧入睡困难。
整夜无法入睡若偶尔发生,一般无需担忧,只需调整日常作息即可。但倘若此种情况频繁出现,应尽快咨询专业医生,以明确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