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早期风险因素
抑郁症的发生与遗传背景密切相关。一些研究表明,至少30%-40%的抑郁症患者有家族史,这表明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增加罹患风险。个体早年生活中的重大不良经历(如父母离异、丧失亲人或虐待等)也会通过长期影响脑部结构和功能,埋下疾病隐患。
2.神经生物学机制变化
脑内神经递质系统的紊乱被认为是抑郁症的重要生物学机制。具体表现为5-羟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下降,导致情绪调节能力受损。与此同时,脑内海马区域的体积减少和前额叶皮层功能障碍被广泛观察到。这些变化可使个体对压力的应对能力下降,从而加速疾病的发展。
3.应激事件诱发
压力事件是抑郁症的常见诱因,例如工作或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冲突、经济困难等。这些事件容易激活大脑中与应激反应相关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兴奋,导致皮质醇水平持续升高,进一步干扰神经递质平衡。
4.症状逐步显现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精力缺乏,常伴随睡眠障碍、食欲改变、自罪感、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如果这些症状持续超过两周且严重影响日常功能,则可能达到临床诊断标准。
5.慢性化和复发可能
如果未及时治疗,抑郁症可能出现慢性迁延甚至复发。统计显示,首次发作患者中约50%-60%会经历第二次发作,而三次发作后的复发率则高达90%以上。
抑郁症的发病过程复杂且多样化,尽早识别风险因素和症状至关重要,有助于采取及时的干预措施以降低疾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