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生理因素
睡眠不足:成年人每晚需保证7-9小时的睡眠,而青少年需8-10小时。如果睡眠不足,大脑反应速度会减慢,注意力难以集中。
饮食问题:低血糖或缺乏某些营养,比如铁、维生素B12,可能会导致注意力下降。
疾病或健康状况: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感冒等疾病可能使人疲倦、精神不济,从而影响专注力。
2.心理因素
压力过大:学习压力、家庭问题或其他社会压力会占用认知资源,使注意力难以集中在课堂内容上。
动机不足:如果对课程内容缺乏兴趣或认为知识与自身目标无关,上课时可能更容易分心。
焦虑和抑郁:这些心理问题常伴随思维迟缓、专注能力下降等症状,从而影响课堂表现。
3.环境因素
课堂干扰:教室噪音、座位位置(如离讲台太远)可能导致听课效率降低。
数码设备: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提供了即时的娱乐与社交机会,很容易分散注意力。
教学方式:教学节奏过快或过慢,教师表达方式单一,都可能使学生难以保持长时间专注。
4.认知能力发展
注意力的持续时间有限:研究显示,不同年龄段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不同,如小学低年级儿童为10-15分钟,高中生可达20-30分钟。超出这一时间段后,注意力容易自然下降。
多任务处理能力有限:如果试图同时完成听课与其他活动,注意力会被分散到多方面,课堂效果下降。
针对以上因素,可通过改善睡眠、均衡饮食、调整心理状态、优化学习环境等方法有效改善上课走神现象。必要时建议就医排除相关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