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肝脏代谢活跃
根据中医理论,晚上1至3点是肝经运作最活跃的时间段。如果此时经常醒来,可能提示肝脏功能负担较重。这种情况可能与长期饮酒、高脂饮食或过度疲劳有关。
2.压力和焦虑
调节睡眠的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深夜,副交感神经应该占主导地位,但如果因压力、焦虑或心理紧张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就可能打断睡眠。
3.血糖波动
血糖水平过低会刺激身体释放肾上腺素,这可能引发夜间觉醒。晚餐过饱或进食高糖、高碳水化合物食物也可能导致血糖不稳定,从而影响夜间休息。
4.环境因素干扰
卧室温度、光线、噪音等外界因素可能对生物钟产生干扰。例如,过冷或过热的睡眠环境可能在凌晨阶段打断深睡眠状态。
5.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这种状况会导致夜间反复短暂窒息并诱发觉醒,虽然可能持续时间很短,但会显著降低睡眠质量。肥胖、高龄或结构性气道异常的人群更易患此疾病。
6.饮食习惯或药物影响
临近睡前摄入含咖啡因的饮品或使用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可能使夜间更容易醒来。同时,过量饮酒尽管初期有助于入睡,却会干扰后半夜的正常睡眠。
7.内分泌失调
在女性中,月经周期、妊娠、更年期等阶段的激素变化常影响睡眠,导致夜间易醒。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可能引发类似问题。
8.情绪和精神状态
如果最近经历了重大事件,或者处于抑郁和情绪波动期,夜间清醒的频率往往增加。这与脑内神经递质的不平衡密切相关。
9.器质性疾病
某些慢性病,如心力衰竭、胃酸反流性疾病等,可通过体内不适信号促使夜间苏醒,建议排除潜在病变。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睡前避免兴奋性活动,控制饮食及情绪,并且优化睡眠环境能够改善这一现象。如果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其他异常表现,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并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