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精神病与人格障碍的区别:精神病通常指严重的精神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影响现实感知。而反社会人格障碍属于人格障碍,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模式持续偏离社会文化期望,但通常保持清晰的现实感知能力,能够区分对错。
2.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核心特征:
无视社会规范:经常故意违反法律或道德规则,如欺诈、盗窃、暴力等。
缺乏同理心: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或利用他人谋取自身利益。
冲动性强:行为鲁莽,不考虑后果,例如赌博成瘾或危险驾驶。
责任感不足:难以承担经济、家庭或职业义务,通常逃避责任。
3.流行病学数据:反社会人格障碍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4%,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监狱人群中这种障碍的比例较高,可达50%-80%。
4.治疗与干预:由于患者通常缺乏改变行为的动力,治疗难度较大。现有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和针对特定症状的药物管理。早期干预、改善成长环境、加强教育和家庭支持可能降低发生风险。
反社会人格障碍需要科学理解,其不等同于“坏人”或“精神病”。合理引导和专业干预有助于减少负面影响,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