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中药的组成和性质
中药成分复杂,部分药材可能含有生物碱、挥发油等成分,长期服用可能对肝脏、肾脏造成负担。例如,一些寒凉药材可能导致脾胃虚弱,一些补益药材可能引发上火或其他不适。
含有毒性的中药(如附子、川乌)在不经过专业指导下长期服用,可能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
2.依照具体用途区别对待
针对急性病症,中药多用于短期治疗,例如感冒、咳嗽等,通常不需长期服用。
某些慢性疾病(如风湿、糖尿病)患者可能须根据医嘱长期服用中药调理,但需定期评估疗效及副作用。
用于养生的中药(如人参、枸杞),若长期服用可能引起“偏性”,即身体因过量摄入某类成分而产生失衡。
3.个体差异与剂量管理
中药疗效和安全性会受年龄、性别、体质差异影响。例如,儿童、孕妇及老年人用药更需谨慎。
长期服用中药时,剂量应严格控制,避免因用量过大而累积毒性。
4.药品质量和加工问题
部分中药可能受到重金属、农药残留或真菌污染的影响。长期服用未严格检测的中药可能对健康产生隐患。
长期服用中药需要谨慎,应在正规医院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并定期监测身体指标,避免盲目自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