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定期复查
肠癌术后患者属于高危人群,需要进行规律的肠镜检查。通常,术后第1年需要至少复查一次肠镜;根据结果,医生会建议每3-5年复查。如果发现有息肉,应根据大小、形态和组织学特征安排进一步处理。
2.息肉切除
直径小于0.5厘米的小型息肉通常可以通过内镜下摘除。
对于较大或多发性息肉,可以选择分次切除或者采用更高级的内镜技术,如黏膜切除术或黏膜下剥离术。
如果息肉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疑似恶性病变,可能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
3.病理分析
所有切除的息肉都需进行病理学检查,以判断其性质(如腺瘤性、锯齿状或炎症性)。腺瘤性息肉尤其需要关注,其是肠癌的高危前驱病变。
4.全身评估
息肉的再次出现可能提示肠癌风险仍然存在,因此建议结合血液检查(如CEA水平)、影像学评估(如腹部CT)等手段排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5.饮食与生活方式管理
饮食宜清淡,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水果和蔬菜,避免高脂、高蛋白及低纤维饮食。同时,要戒烟限酒,保持适量运动,这有助于降低息肉再生的风险。
肠癌术后患者如果发现息肉应高度重视,在医生指导下接受规范化的监测和治疗,预防息肉恶变对健康造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