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手术治疗:
对于局限于乙状结肠的小块浸润性病灶,标准治疗为通过结肠部分切除术将肿瘤完整切除,同时进行区域淋巴结清扫以评估有无转移。
如果患者身体较差且不适合大范围手术,可考虑微创手术或姑息治疗,如支架置入缓解梗阻症状。
2.病理学评估:
术后病理检查确定癌症的TNM分期,包括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是否受累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
中分化(即二级)提示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中等,有一定恶性程度。明确的分期能够指导后续治疗决策。
3.辅助化疗:
如为II期高危或III期结直肠癌,术后建议应用含氟尿嘧啶类药物的化疗方案(如FOLFOX方案),有效降低复发风险。
II期低危患者可能无需化疗,仅需密切随访。
4.定期随访:
根据指南,初次治疗后每3-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内容包括体检、血液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监测、腹部影像学检查和结肠镜检查。
随访时间持续至少5年,以尽早发现复发或新发病变。
5.个性化治疗:
若出现基因检测结果提示存在KRAS/NRAS/BRAF突变、微卫星稳定性等特征,根据分子生物学特点调整靶向药物治疗方案。
老年患者或伴随其他严重疾病者需酌情评估全身耐受性,避免过度治疗。
及时采取规范化诊疗措施,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术后管理和检查,可以显著改善预后并延长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