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康复训练:
主动运动:适用于有一定活动能力的患者,包括直腿抬高、深蹲、小步行走等简单动作,逐渐增强肌肉力量。每天至少进行20-30分钟,每周至少5天。
被动运动:对于因疾病或手术导致无法自主行动的患者,可通过护理人员协助完成关节被动屈伸活动,有效预防肌肉萎缩。
平衡训练:体能状况允许时,可在支撑物辅助下进行站立平衡或单腿站立练习。
2.物理治疗:
电刺激疗法:利用低频电流刺激患肢肌肉收缩,促进肌纤维恢复。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每次15-30分钟,每周2-3次。
热疗:通过热敷或红外线照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帮助缓解肌肉僵硬和疼痛。每次10-20分钟,间隔使用。
水中运动疗法:适合条件允许的患者,在水的浮力作用下进行轻度运动,减轻关节负担,同时锻炼肌力。
3.药物干预:
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营养神经及改善肌肉代谢的药物,如维生素B族或左旋肉碱。
如果伴随疼痛或肌肉痉挛,可短期应用镇痛或松弛类药物,但须密切监测副作用。
4.心理支持:
肿瘤患者可能因治疗过程中的长期卧床或疲劳感丧失信心,应定期与心理医生沟通,给予积极引导和鼓励。
家属和护理团队需保持开放沟通,避免患者出现抑郁倾向,影响治疗配合度。
下肢肌力的恢复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并结合患者身体状况调整方案,避免过早进行高强度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