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温度变化:在寒冷环境中,身体会通过肌肉的快速收缩产生热量,从而导致发抖。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用于保持体温。
2.情绪反应:当孩子感到害怕、紧张或兴奋时,也可能会出现发抖。这是由于情绪变化引起的自主神经系统反应。
3.低血糖:血糖水平过低时,身体可能会出现颤抖、心慌等症状。此时需要注意是否伴随其他低血糖症状,如乏力、头晕。
4.发热:发热可导致寒战,即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影响,患者在体温升高前常常会有发抖的感觉。
5.感染:某些感染如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可能引起寒战和发热,这是机体对抗感染的一种表现。
6.神经系统问题:一些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儿童出现不自主的震颤或抽搐。
7.药物或毒素影响:某些药物副作用或毒素暴露也可能引发异常颤抖。
如果孩子仅是轻微的短暂发抖且没有其它症状,通常无需过度担忧。但若发抖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不适,如高热、意识改变、皮肤异常等,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观察孩子的整体状态和伴随症状对于判断其健康状况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