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风湿免疫科
1.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其早期症状包括晨僵持续超过30分钟,通常发生在小关节,如手指或脚趾关节。患者可能会感到疲劳、低热、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
2.发病机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被认为是免疫系统攻击自身健康组织。遗传因素、感染和环境因素(如吸烟)可能增加风险。
3.流行病学: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为0.5%至1%。女性的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至3倍,通常在40至60岁之间发病。
4.诊断方法: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血液检查(如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MRI)。
5.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是控制疾病进展和缓解症状的关键,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和生物制品。物理疗法和职业疗法也有助于维持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6.预后与并发症:若不加以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长期炎症也增加心脏病等其他疾病的风险。
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管理、定期运动和心理支持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至关重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