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测量眼压
正常眼压一般在10-21毫米汞柱之间,高于这一范围可能提示风险。有些人即使眼压在正常范围内,也可能发生青光眼(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仅靠眼压并不能完全判断。
2.视神经检查
通过裂隙灯显微镜和视网膜镜观察视神经乳头形态,评估是否存在杯盘比增大、视神经凹陷等异常改变。这是青光眼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3.视野测试
青光眼通常从周边视野开始受损,因此需要通过计算机化视野仪进行详细的视野功能检查,以发现是否存在典型的视野缺损。
4.角膜中央厚度测量
使用超声或激光设备测量角膜厚度,因为较薄的角膜可能低估眼压,从而掩盖青光眼的真实风险。
5.前房角检查
通过前房角镜或OCT评估房角结构,看是否开放或被阻塞。闭锁的房角提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风险,而开放的房角更常见于慢性开角型青光眼。
6.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测量
利用OCT扫描技术检查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是否变薄。这种变化通常在视野受损之前就已经出现,对早期诊断非常有帮助。
7.家族病史与其他危险因素评估
青光眼具有一定遗传倾向,尤其是一级亲属中有青光眼患者的人群,应更加重视定期筛查。高度近视、糖尿病等情况也会增加发病风险。
青光眼是慢性且不可逆的视力损害疾病,早期未必有明显症状,因此建议高危人群及40岁以上个体每年接受一次眼科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