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发病特点:
双相障碍通常表现为明显的情感周期,包括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以及抑郁发作。这些情感阶段可以持续数天到数周,并且通常与患者的正常行为截然不同。
边缘型人格障碍则以情绪不稳定、冲动行为和人际关系困难为特征,其情绪波动往往更迅速,可能在数小时内发生变化。
2.诊断标准:
双相障碍的诊断依据包括至少一次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以及可能的抑郁发作。DSM-5和ICD-10都明确了这些标准,以便于准确判断。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诊断则基于持续存在的不稳定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困扰和强烈的情绪反应等一系列行为模式,这些模式通常在成年早期开始显现。
3.患病率与遗传因素:
双相障碍的全球患病率约为1-2%,并且常常具有显著的家族遗传倾向。
边缘型人格障碍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3%,其发展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4.治疗方式:
双相障碍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如情感稳定剂和抗精神病药物,同时辅以心理治疗。
对于边缘型人格障碍,心理治疗(特别是辩证行为疗法)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干预措施,药物更多用于缓解相关症状。
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对于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尽管双相障碍与边缘型人格障碍在某些方面会重叠,但它们是独立的临床实体,需进行专业评估以确保诊断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