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可能导致尿道黏膜轻微破损,引发少量出血,尽管镜检没有发现明显病灶。特别是在存在慢性反复感染的情况下,这种出血可能较隐匿。
2.显微结石或沙粒结石
输尿管或肾脏中可能存在过小的结石,被排出过程中摩擦尿路黏膜,从而引起微小创伤导致血块形成。这些细小结石可能因体积过小未被影像学或内镜发现。
3.隐匿性肾脏出血
肾单位(肾小球或肾小管)疾病如肾炎、IgA肾病,可能引起间歇性微量出血甚至小血块排出,而在直接的尿路检查中无明显表现。
4.药物相关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阿司匹林)或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导致尿液中血块形成。某些草药或补充剂也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5.女性生理因素
女性患者需考虑月经周期相关的问题,例如月经前后经血混入尿液或阴道出血引起尿液血块现象。
6.局部外伤或刺激
外伤、频繁导尿、剧烈运动或性生活可能引发泌尿道短暂性损伤,导致血块排出。
7.良性增生性病变
尿路黏膜存在的微小息肉或乳头状增生等良性病变,也可能在未被发现的情况下偶尔引发血块。
8.全身性疾病
血液病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症,或其他影响血液流变性的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糖,也可能通过复杂机制导致血块出现。
对于此类情况,应密切观察小便是否持续出现血块,并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如腰痛、全身乏力、尿频尿急等),必要时可进一步进行肾脏超声、CT扫描、尿液红细胞形态分析或血液学检查,以明确病因并指导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