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肺结节的形成机制:肺炎是一种由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感染会导致肺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在炎症过程中,免疫系统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试图清除致病因素。炎症消退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组织修复不完全,导致纤维化或瘢痕形成,从而表现为影像学上的肺结节。
2.感染后遗留的变化:研究表明,大约20%-30%的肺炎患者在恢复后影像学检查中可以发现局部的小结节样改变。这些改变可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尤其是在严重感染或治疗延迟的情况下,更容易形成持久性结节。
3.与免疫反应的关系:强烈的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加剧对正常肺组织的破坏,导致不完全修复。例如,一些免疫功能较活跃的人群,在肺炎痊愈后可能更容易出现这种遗留的结节。
4.需排查其他病因:虽然大多数肺结节是良性,但也需要通过影像学和必要的随访来鉴别是否存在恶性病变(如早期肺癌),特别是对于有吸烟史、家族史或长期接触职业性肺癌风险因素的人群。
定期监测肺结节的大小和形态变化非常重要。如果结节没有增长或呈现稳定的良性特征,则无需过于担心;但如果发现迅速增大或其他异常,应及时进一步检查,如增强CT或组织活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