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根据大小分类:
小于5毫米的结节,多数为良性改变,恶性风险较低,但需进行随访观察,通常每6-12个月进行一次胸部CT复查。
介于5-8毫米之间的结节,根据形态和风险因素可能需要短期随访(如3-6个月),以确定是否存在生长迹象。
大于8毫米的结节,恶性可能性增加,可考虑进一步检查,如PET-CT扫描或组织活检。
2.通过密度判断:
实性结节多见于感染、炎症或瘢痕,恶性概率相对较低。
部分实性结节尤其是伴有毛刺边缘或磨玻璃成分者,可能提示恶性,需特别警惕。
磨玻璃结节若持续存在且逐渐增大,应高度怀疑为早期肺癌。
3.结合患者风险因素:
年龄超过50岁、长期吸烟史、有肺癌家族史或职业性暴露风险(如接触石棉)的人群,发现肺结节时更需重视。
对年轻无明显高危因素的患者,良性病变的可能性较大。
4.其他辅助手段:
PET-CT可以评估结节代谢活跃程度,更进一步判断良恶性。
若结节位置易于操作并且怀疑恶性,可以通过气管镜或经皮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肺结节不一定是恶性病变,大部分是良性病灶。对高危患者需要及时完善相关检查,以确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