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检测原理:
通过收集受检者的粪便样本,检测其中是否存在与结直肠癌相关的基因突变、甲基化异常或微小核酸等分子标志物。因为癌症细胞或癌前病变的细胞会不断脱落到肠道内,这些脱落细胞携带的遗传信息可以反映肿瘤或病灶的存在。
2.敏感性与适用人群:
(1)对于早期结直肠癌的检测,敏感性可以达到70%-92%,而对进展期癌症的敏感性通常更高。
(2)对于癌前病变(如高级别腺瘤)的检测率相对较低,约40%-60%。
(3)主要适合50岁以上、无明显症状、不愿意接受肠镜检查的人群,或者作为常规体检的一部分。
3.无创优点:
(1)相比传统肠镜检查,不需要进行肠道清洁准备,无疼痛和创伤风险。
(2)操作简单,仅需提供粪便样本即可完成检测。
(3)可重复性强,适合作为定期筛查手段。
4.局限性与注意事项:
(1)无法直接观察肠道病灶,阳性结果仍需进一步确诊,如通过肠镜检查。
(2)可能漏检某些癌症类型或较小的病灶,因此并非完全替代肠镜。
(3)受年龄、饮食习惯、肠道菌群等多种因素影响,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能有一定干扰。
大便基因检测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重要补充方法,但应结合其他检查手段综合评估健康状态,对于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以确保全面排查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