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解剖位置:
结肠总长度约为1.2至1.8米,位于小肠的外围,围绕小肠排列。
分为4个部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升结肠位于右侧腹部,自盲肠向上延伸至肝脏下方。
横结肠横跨腹腔上部,从右到左连接升结肠与降结肠。
降结肠位于左侧腹部,自横结肠向下延伸至左髂窝。
乙状结肠是大肠的末端部分,呈“S”形,与直肠相连。
2.生理功能:
主要负责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每天进入结肠的液体量约为1至2升,其中90%会被结肠重新吸收。
形成和储存粪便,通过蠕动将其逐步推送至直肠。
内含丰富的肠道菌群,有助于分解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并参与维生素K和部分B族维生素的合成。
3.临床意义:
结肠相关疾病包括结肠炎、憩室病、息肉和结肠癌等。全球范围内,结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高发。
预防措施包括规律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以及定期筛查。
结肠位于腹腔中央至两侧,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对整体代谢功能具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