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停用或替换致病药物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阿司匹林、某些抗生素等常见药物可能损伤胃黏膜。如果药物确实是诱发胃病的原因,应在医生指导下停用或调整剂量,必要时选择对胃刺激性较小的替代药物。例如,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替代传统非甾体抗炎药物,可能减轻胃部不良反应。
2.胃黏膜保护剂使用
某些药物,如铋剂、硫糖铝和前列腺素类似物,可通过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屏障或增加胃黏液分泌来起到防护作用。这些药物可减少药物对胃壁的直接刺激。
3.抑制胃酸分泌
(1)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等,可以有效降低胃酸分泌,促进胃黏膜愈合。
(2)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不适。
4.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除药物治疗外,还需避免吃辛辣、油腻及过热的食物,戒烟限酒,避免长期空腹状态,可帮助减小胃病加重风险。同时规律饮食,少食多餐,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5.针对并发症进行干预
如果药物相关性胃病导致胃溃疡或胃出血,可能需要进一步加强治疗,包括内镜下止血或手术治疗等措施。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需结合抗生素根除治疗。
对于药物相关性胃病,及时发现和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也可通过合理用药和规范生活方式减少复发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