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术后0-2周:此阶段应保持患肢抬高,减少肿胀,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踝关节于轻度足底屈位置。可以进行非负重的股四头肌、臀大肌等其他未受影响部位的静态收缩练习,并注意避免对跟腱的任何牵拉。
2.术后2-6周:逐步过渡到部分负重,如在支具或拐杖的帮助下进行行走训练。同时,可以开始轻微的踝关节活动,包括主动或被动的背屈和跖屈动作,但需根据医生建议控制范围。
3.术后6-12周:继续增加负重量,通过渐进式加重来刺激肌肉和跟腱的适应。此时可以开始骑自行车、游泳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
4.术后12周及以上:可完全去掉支具,进行全负重行走。强化肌肉力量和改善协调性是此阶段的重点,可以加入小跑、跳跃等更高强度的运动,但仍需谨慎并循序渐进。
术后的康复不仅仅依靠锻炼,还需要结合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和超声波疗法,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愈合。遵循专业医师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合理安排训练计划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