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心电图: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首选工具。通过在身体表面放置电极,记录下心脏活动的电信号,能够识别出心肌缺血或损伤的特征性变化,如ST段抬高或T波倒置。
2.血清标志物检测:心肌损伤会导致某些酶和蛋白质释放到血液中。这些生化标志物包括:
肌钙蛋白(cTnI或cTnT):最敏感和特异的心肌损伤标志物,通常在发作后3至6小时内升高,10至24小时达到峰值,可以持续升高7至14天。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一种较早用于心肌梗死诊断的标志物,但其特异性不如肌钙蛋白,一般在症状发生后4至6小时升高,12至24小时达到峰值,48至72小时后水平恢复正常。
3.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利用超声波实时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判断心肌收缩是否均匀,从而评估梗死的部位和范围。
冠状动脉造影:是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通过造影剂显影评估血管阻塞的具体位置和严重程度。
心脏磁共振成像:能够提供更详细的心肌组织信息,帮助区分梗死区域与健康心肌。
心肌梗死需要通过结合多种检查手段进行确诊和评估,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