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抗组胺药物:第一线治疗通常使用抗组胺药物,通过阻断过敏反应中的组胺作用来减轻症状。常用的药物包括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第二代抗组胺药,因其镇静作用较低,更适合长期使用。
2.葡萄糖皮质激素:在症状严重或抗组胺药物效果不佳时,可考虑短期使用口服或注射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这类药物能迅速抑制炎症反应,但需注意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3.钙剂和维生素C:可辅助用于稳定肥大细胞膜,从而减少过敏介质的释放,对缓解症状有一定帮助。
4.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进食高致敏性的食物,如海鲜、奶制品、坚果等;少吃辛辣刺激性食品。若明确某些食物或药物为诱因,则应彻底避开。
5.去除诱因:如果胃肠型荨麻疹是由感染引起,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应积极治疗感染。同时,避免精神紧张、熬夜等容易诱发或加重症状的因素。
6.中药调理:部分患者可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中药调理脾胃功能,以改善症状并降低复发风险。
胃肠型荨麻疹可能会反复发作,因此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包括规范用药、去除诱因和改善生活方式。一旦出现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喉头水肿,应立即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