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颜色的改变:
正常情况下,大便呈黄色或黄褐色。如果大便变为黑色,可能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如胃溃疡或胃癌;如果大便呈鲜红色或暗红色,可能与下消化道出血有关,如痔疮或结肠息肉;灰白色或陶土样大便则可能提示胆管阻塞或胆汁分泌异常。
2.形态的改变:
健康的大便通常呈软条状。一旦大便变细、变硬或呈颗粒状,可能与肠蠕动减弱、纤维摄入不足或便秘有关。如果大便长期稀薄甚至水样,可能提示感染性腹泻或炎症性肠病。
3.气味的改变:
大便有一定的气味是正常的,但若气味明显恶臭且伴随油脂感,可能提示脂肪吸收不良或胰腺疾病。如果气味异常恶劣并伴随泡沫状大便,需警惕感染或寄生虫病。
4.排便频率和规律的改变:
每天排便1-2次或每周3次以上都属正常范围。排便次数突然增多、减少或长时间无规律可能与肠易激综合征、精神压力或饮食改变有关。
5.特殊情况的出现:
黏液便可能提示感染性肠炎或直肠疾病;脓血便可能与严重感染或炎症性肠病相关;大便中带未消化的食物颗粒可能提示胃肠道消化不良。
大便性状改变并非一定意味着严重问题,但持续的异常,尤其是伴随腹痛、消化不良、体重下降等其他症状时,应及时进行医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