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病理性高度近视

2025-04-03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病情分析:病理性高度近视是一种由于眼轴过度增长导致的严重屈光不正,可能伴随着视网膜、脉络膜和玻璃体的结构病变。它不仅影响视力,还可能引起一系列眼部并发症,对视觉健康构成威胁。

1.定义:一般情况下,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超过600度(-6.00屈光度)。病理性高度近视则是在此基础上,因眼球后部异常扩张而出现病理性改变,例如视网膜劣化、脉络膜萎缩等。

2.病因与机制:其主要原因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遗传方面,家族中有高度近视者会显著增加患病风险;环境因素如长期近距离用眼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眼轴长度过度延长(通常超过26毫米)是病理性高度近视的核心特征,进而导致眼底组织在持续拉伸下发生病变。

3.临床表现:

视力持续下降,即便戴镜矫正也可能无法恢复到正常视力。

常见病变包括黄斑裂孔、漆裂纹、后巩膜葡萄肿等。

并发症: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生率较高。

4.流行病学:全球约30%的近视人群为高度近视,其中部分发展为病理性高度近视。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的发病率较高,年轻化趋势明显。

5.诊断与治疗:通过散瞳验光、眼底检查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以明确诊断。治疗手段包括药物(如阿托品滴眼液)控制眼轴增长;对严重并发症,如视网膜脱离,可采取手术治疗。

病理性高度近视可能导致永久性失明,因此早发现、早预防和规范管理尤为重要。应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对高度近视人群需特别警惕眼底病变的发生。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