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病因和发病机制:
脊髓型颈椎病:通常由椎间盘退变、骨赘增生或韧带肥厚引起。这些病变会对脊髓施加压力,从而影响神经信号传导。
腰椎间盘突出:由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并压迫神经根所致。多与长期不当体力活动、姿势不当及老化有关。
2.临床表现:
脊髓型颈椎病:通常表现为上肢麻木、无力,伴随下肢的麻木和行走困难,甚至出现步态不稳或瘫痪。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尿失禁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并向下肢放射,导致腿麻、疼痛和无力,尤其是在坐位或站立过久后加重。
3.诊断方式:
脊髓型颈椎病:通过颈椎MRI检查可以发现脊髓受压情况,也可配合神经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判断病变程度。
腰椎间盘突出:腰椎MRI或CT扫描可以明确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和程度,有助于评估神经根受压情况。
4.治疗方法:
脊髓型颈椎病:轻度病例可采用药物、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减压以防止进一步损害。
腰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包括休息、理疗和口服药物;如症状严重或保守治疗无效,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椎间盘切除术。
脊髓型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的鉴别对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了解这些疾病的特点和处理措施,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