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年龄因素:约15%的5岁儿童会有尿床问题,到10岁降至5%。到青春期时,只有约1%的个体仍然受此困扰。大多数儿童随着年龄增长会自然改善。
2.遗传因素:若父母之一有过尿床史,其子女发生尿床的概率为40%;若双亲均有,概率上升至70%。
3.生理原因:一些儿童可能由于膀胱容量较小或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而导致尿床。睡眠质量过高也能使儿童难以察觉膀胱充盈。
4.心理因素:压力、焦虑或家庭变故(如搬家、父母离异等)可能诱发或加剧尿床问题。
5.饮食与习惯:晚餐后大量饮水或含咖啡因的饮品(如可乐、茶等)会增加尿床风险。
治疗和管理策略:
1.规则作息:确保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排尿习惯。建议白天定时鼓励孩子上厕所,特别是在睡前一小时避免大量饮水。
2.膀胱训练:通过延长白天排尿间隔时间,逐步增加膀胱容量。可以每天稍微推迟上厕所时间,从几分钟开始,逐步增加。
3.行为奖励:采用奖励机制,当儿童不尿床时给予小奖励,增强其积极行为。
4.夜间唤醒:在半夜特定时间唤醒孩子,让其如厕,减少夜间尿床发生率。但需注意不要打乱孩子的睡眠规律。
5.抗利尿药物:在其他方法无效时,可考虑使用抗利尿药物(如去氨加压素)。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避免副作用和正确剂量。
尿床虽是常见现象,但需引起重视。若持续时间过长或伴随其他异常,应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详细评估和适当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