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1.神经系统相关:
癫痫:癫痫是引起抽搐最常见的原因。其特点是大脑异常电活动,导致短暂的反复性抽搐。全球约有5000万人患有癫痫。
脑损伤:包括创伤性脑损伤、中风或脑肿瘤等,这些情况可能会破坏神经元的正常功能,从而引发抽搐。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膜炎和脑炎,这些感染可引起大脑炎症,进而导致抽搐。
2.代谢紊乱:
电解质失衡:钠、钙、镁等电解质水平异常会影响神经功能,导致抽搐。低钙血症较为常见,其发生率约为1000中1例。
低血糖:血糖水平过低会导致大脑供能不足,引发抽搐。糖尿病患者尤其需要注意这一点。
3.药物和毒素:
药物副作用和戒断反应: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和麻醉剂等,可能导致抽搐。另外,突然停用镇静剂或酒精也能引发戒断性抽搐。
毒性物质:如农药、重金属等摄入后,可以直接影响神经系统,导致抽搐。
4.其他因素:
发热性惊厥:多见于儿童,当体温快速升高时,可能出现抽搐。约2-5%的儿童在5岁以下会经历发热性惊厥。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疾病,如Dravet综合征,会导致婴幼儿时期频繁抽搐。
心理因素:极度焦虑或恐慌状态下,个别人群可能出现类似抽搐的表现,称为心理性抽搐。
尽管上述列举了多种可能性,但具体原因需通过详细的医疗评估来确定。若出现抽搐,应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和进行适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