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阿替普酶是一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临床研究表明,对于发病3小时内接受治疗的患者,其功能恢复的几率显著增加。
2.在大规模临床试验中,超过50%的患者在发病90分钟内注射阿替普酶后,其症状明显缓解,并且其疗效持续到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3.除了阿替普酶,另一种常用的药物是尿激酶。这是一种通过静脉注射的纤溶酶,可以帮助溶解血栓,但效果和安全性相对较低。
4.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也是脑梗死预防中的重要药物,主要用于减少血小板的聚集,降低再次发生脑梗死的风险。
溶栓药物虽然效果显著,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出血性并发症。使用时需要严格遵循适应症和禁忌症。尽早识别脑梗死的症状,及时就医,是确保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糖,预防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助于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