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二期乙状结肠癌定义:二期乙状结肠癌指的是癌细胞已经穿透了结肠壁但尚未扩散到淋巴结或其他远处器官。此阶段通常分为IIA、IIB和IIC三个亚类。不同亚类的预后和治疗策略可能有所不同。
2.手术后化疗的考虑因素:
高风险因素:如果存在高风险因素,如肿瘤分化程度低(高分级)、淋巴血管浸润、围手术期肠梗阻或穿孔等,医生可能会建议辅助化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年龄和总体健康状态:年龄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不适合接受化疗,应充分评估其整体健康状态。
分子生物学特征:例如,如果检测到某些基因突变(如KRAS、BRAF),这些可能会影响对化疗的反应,从而影响治疗决策。
3.化疗的益处和风险:
益处:化疗的主要目的是消灭残余的癌细胞,减少复发风险,提高长期生存率。对于符合条件的二期乙状结肠癌患者,辅助化疗可能提高5%-10%的生存率。
风险:化疗可能带来各种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疲劳、骨髓抑制(导致贫血、感染风险增加)等。需权衡化疗潜在益处和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
4.随访监测的重要性:
无论是否进行化疗,术后定期随访和监测都是非常重要的。随访通常包括体检、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EA)、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
二期乙状结肠癌手术后是否需要化疗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患者的具体病情、高风险因素及总体健康状况。医生将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