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症状:
每次排便需要用力很大,且持续时间较长。
排便后仍有未排尽感。
伴随腹胀和不适感。
排便频率减少,每周少于三次。
2.原因:
直肠前突:直肠壁向前突出,阻碍粪便通过。
肛门括约肌失调:括约肌过于紧张或松弛,影响正常排便。
盆底肌肉功能紊乱:盆底肌肉协调性差,不能有效推动粪便。
直肠脱垂:部分直肠从肛门脱出,阻塞通道。
3.诊断:
临床评估:医生通过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
影像学检查:如排粪造影、磁共振成像等,以明确解剖结构异常。
生理功能检测:如肛门直肠测压、球囊逼出试验等,用于评估功能性障碍。
4.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包括饮食调整(高纤维饮食)、增加水分摄入和规律运动。
药物治疗:使用通便药物,如渗透性泻药、刺激性泻药等。
生物反馈治疗:通过训练改善盆底肌肉的协调功能。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解剖结构异常,可考虑手术矫正。
出口梗阻型便秘可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早期识别和积极治疗有助于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