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迅速诊断:
肺栓塞是一种由于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急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突发性胸痛、呼吸困难和咳嗽。
确诊手段包括CT肺动脉造影、通气灌注扫描和超声心动图等,这些检查可以快速判断肺动脉内是否存在血栓。
2.及时治疗:
抗凝治疗:抗凝药物如肝素和华法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可以预防新的血栓形成,同时帮助身体逐渐溶解已存在的血栓。通常在确诊后立即开始使用,初期使用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随后换成口服抗凝药物,疗程通常为3到6个月。
溶栓治疗:对于严重的肺栓塞病例,可以使用纤维蛋白溶解剂(如阿替普酶)来迅速溶解血栓,但这种治疗方法风险较高,需要在严密监测下进行。
外科干预:在某些情况下,如血栓巨大且危及生命时,可能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如导管取栓术)直接移除血栓。
3.持续康复管理:
康复期间需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减轻症状。应避免长时间卧床休息,鼓励患者早期活动。
定期随访与监测: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调整:控制体重,戒烟,避免久坐不动等措施,有助于降低再次发生肺栓塞的风险。
肺栓塞恢复的速度取决于诊断和治疗的及时性,以及后续的康复管理和生活习惯调整。尽早发现和处理可以显著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