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1.神经系统疾病:
脑卒中:脑卒中可导致大脑某一部分受损,影响平衡和协调能力,从而导致走路不稳。统计数据显示,大约50%的脑卒中幸存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平衡问题。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其特征包括震颤、肌肉僵硬和运动迟缓,70%以上的患者在早期就会出现步态异常。
多发性硬化症:这种自身免疫疾病会破坏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髓鞘,60%-80%的患者在病程中会经历步态不稳。
小脑病变:小脑负责协调身体的运动和平衡,任何损伤如肿瘤、感染或创伤都会导致步态不稳。
2.骨骼肌肉系统疾病:
骨关节炎:这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常见于老年人群体,影响髋关节或膝关节,从而导致行走困难。据统计,骨关节炎是导致老年人行动不便的主要原因之一。
肌无力:肌无力综合征,如重症肌无力,会导致全身肌肉乏力,从而影响步态。约10-15%的人在患有重症肌无力时会表现出步态不稳。
3.心血管系统疾病:
低血压:特别是体位性低血压,当从坐姿或卧姿迅速站立时,血压骤降,可导致头晕和步态不稳。大约20%的老年人可能会经历这种情况。
心律失常:心脏节律异常可能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目眩和行走不稳。研究表明,约5%的成年人在其生命期间会经历某种形式的心律失常。
上述疾病均能导致步态不稳,若长期存在此类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以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