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引起的眼底病变包括哪些

2024-10-09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病情分析:高度近视可能导致多种眼底病变,覆盖从轻微到严重的范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变类型及其详细介绍。

1.后巩膜葡萄肿:

高度近视者的眼轴较长,眼球后极部位向外扩展,形成局部隆起,这种改变称为后巩膜葡萄肿。此情况可以引起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牵拉,导致结构变化和功能受损。

2.视网膜裂孔和脱离:

由于高度近视眼球壁变薄,视网膜容易出现裂孔。如果裂孔未及时修补,液体进入裂孔下方会导致视网膜脱离。这是一种需要紧急处理的眼科疾病,否则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

3.黄斑病变:

高度近视可能导致黄斑区发生萎缩、裂孔或出血等病变。黄斑是视力最敏锐的区域,其病变会直接影响中心视力,导致视物变形、视野中央出现黑影等症状。

4.青光眼:

高度近视者患青光眼的风险增加。青光眼是一种因为眼内压力增高而引起的视神经损伤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视力逐渐丧失甚至失明。

5.视网膜下新生血管:

高度近视患者脉络膜中的血管可能异常增生,形成新生血管。这些新生血管易破裂出血,造成视网膜下积液和瘢痕,严重影响视力。

6.脉络膜萎缩:

由于长期眼轴过长,眼底脉络膜供血不足,可能发生广泛的脉络膜萎缩。这种萎缩会进一步影响视网膜的营养供应和功能。

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监测眼底健康情况,高度近视者特别要关注视网膜和黄斑区的变化,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防止视网膜脱离,如有视力突然下降、视物扭曲变形,应及时就医。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