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水温控制
坐浴时应将水温保持在38℃至40℃之间,避免过热或过冷的水刺激伤口。水温过高可能引发局部血管扩张导致出血,水温过低则可能影响伤口愈合。
2.清洁卫生
坐浴用的容器和水必须清洁,避免二次感染。建议使用专门的坐浴盆并每天清洗消毒,水应为干净的温开水,可以根据医生建议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或生理盐水。
3.时间与频率
每次坐浴的时间以10至15分钟为宜,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皮肤浸渍软化,不利于伤口恢复。术后初期一般每日坐浴2至3次,根据伤口恢复情况逐渐减少频率。
4.姿势正确
坐浴时应确保会阴部完全浸泡在水中,使药物充分接触患处。坐浴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局部,避免用力擦拭引起刺激或损伤。
5.观察伤口变化
坐浴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伤口处是否有异常分泌物、红肿加重或疼痛剧烈等情况。如果发现特殊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
6.避免添加其他物质
除非医生特别建议,否则勿自行在坐浴水中加入如酒精、含香精的沐浴液等,以免对伤口造成刺激或过敏反应。
7.注意全身状况
如果术后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不适症状,需要暂停坐浴并立即就医评估。
肛瘘术后坐浴需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帮助减轻局部炎症和促进伤口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