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1.超早期溶栓治疗:在症状出现后3至4.5小时内,使用静脉注射阿替普酶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溶栓治疗。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流,改善预后。
2.机械取栓:对于大动脉闭塞引起的脑梗死,在发病6小时内,或者特定情况下可以延长至24小时内,应用机械取栓术可以直接移除血栓,提高治疗效果。
3.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等药物可减少血小板聚集,从而降低再发梗死风险。通常在溶栓治疗结束后开始使用。
4.抗凝治疗:如果患者存在心房颤动等高风险因素,通过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可以进一步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5.支持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血压和体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以及必要时的呼吸支持等措施。
6.神经保护:一些药物可能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但其临床效果尚需进一步验证。
7.康复治疗:早期介入康复训练有助于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脑损伤,提高生存质量及生活能力。注意脑梗死急性期治疗应尽早开展,并根据具体病情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