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引起的病变。引发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过度饮酒、压力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
2.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慢性胃炎中占有很大比例,根据研究,全球约50%的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但只有10%-20%的感染者会出现症状。根除该细菌的标准疗法是使用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疗法,通常为期7-14天。
3.生活方式的改变在慢性胃炎的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例如,戒烟和减少酒精摄入可有效降低胃黏膜的刺激;避免食用辛辣、酸性、高脂肪和油炸食物也有助于减轻症状。规律进餐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帮助胃部修复。
4.在某些情况下,慢性胃炎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刺激可能会导致胃黏膜萎缩或肠上皮化生,这种情况属于癌前病变,需定期监测以预防胃癌发展。
通过去除诱因、进行规范化治疗以及调整生活方式,大多数慢性胃炎患者可以实现症状缓解,甚至完全恢复。